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涵养师德高尚情操。学校将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激励广大教师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育人事业。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学校党委、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的教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常态化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学习纳入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组织生活指导性计划,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师入职、岗前培训、继续学习、退休离岗等关键环节,围绕“理想信念引领”“责任使命培育”“职业素养提升”“银龄余热发挥”四个模块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全周期培养服务中,将红色资源与精神文化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价值基因和精神动力。在高尚师德引领下,学校涌现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全国优秀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21人次。《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刊发学校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学校始终以全面提升教师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为目标,不断完善师德师风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教育质量,制定《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等,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学习,出台《立德树人先进个人评选办法》《高质量贡献度奖励办法》等,选树、宣传、表彰师德突出典型。出台《教师选聘师德师风综合考察办法》等,严把教师“准入关”,建立以师德考核为首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基层审核、部门联动、学校审定”的三级把关工作机制,严把评聘推优“师德关”,出台《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校院两级监督指南》等,畅通师德监督渠道,健全师德违规案件查处、台账、通报、追责等工作机制。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制度机制体系。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学校坚持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启智润心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引导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当“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大先生”,更好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学校以教师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强化教育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修订《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聘期任务管理办法》,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要标准,把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基本条件,向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突出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增加公共服务任务,引导教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引导广大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主动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切实增强育人能力。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校坚持扎根辽宁大地办学,引导广大教师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把学科特色和研究方向建立在与振兴需求和资源禀赋的紧密结合上,重点围绕服务辽宁万亿级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基地建设战略,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学校拥有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以及辽宁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各1项。实施“深耕企业”专项行动,推动订单式科技创新。以朱蓓薇院士为领衔的高层次人才团队,胸怀“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海大地,服务全国23个省份的数百家企业,完成科研成果转化近200项,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亿元,为“辽渔”“晓芹”“非得”“同仁堂”等多个著名品牌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成为我国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今后,学校党委将进一步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努力为建设教育强省、服务全面振兴,作出工大新贡献。
来源:辽望·辽宁日报
编辑/李红梅
审核/李红梅、唐晓宇、牟光庆
审核/李红梅、唐晓宇、牟光庆
浏览量:90